欢迎来到家庭教育指导师网(www.jyzds.cn),现在时间是:

家庭教育指导师网

招生热线
招生热线:400-9982-308 在线咨询 |  交流群 |  公众号
家庭教育指导师报名入口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教材购买入口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论述题

发布时间:2022-10-19 10:55:23   编辑整理:家庭教育指导师网   浏览量:( )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论述题


1、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好了歌》中唱到:“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请用家庭教育的原则来论述这一说法。

答:“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意思是指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本能的无私的深切的爱,但子女却不能等同地爱父母,做孝顺儿孙,这就要求做父母的在爱子女的同时要贯彻理性施爱原则。

1理性施爱原则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在充满爱的浓浓亲情里,不但要以无私的亲人关系热爱孩子,更需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坚持科学育人,使子女的身心健全发展。

②贯彻理性施爱原则,一要充分发挥亲人之爱的教育作用。在教育子女时,让孩子得到父母的爱,产生一种满足的情感体验,更乐于接受父母的教导。家庭成员要创造一个和睦、民主、友爱的家庭育人环境。

二要规范行为,严格要求。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规范他们的观念和行为,通过严格管理,使孩子成为品德高尚、知识渊博、技能高强、身体健壮、心理健康的合格公民。严格要求是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为前提的,不能出格。首先父母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是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其次提出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是孩子通过努力能做到的。再次,对孩子的要求必须明确具体,不能让孩子无所适从。最后,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一经提出,就要督促孩子认真做到,说话算数。

三是爱子女的动机和效果要统一。

四是爱而有教,家长在爱孩子的时候,要使孩子懂得家长的爱心,使孩子对别人有爱心,对父母有孝心,对祖国有忠心。如果父母能够在爱孩子的同时,正确贯彻理性施爱原则,就能变“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为“开明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回来了”


2、情商包括哪五方面内容?情商高的人有何特点?父母应当怎么做才能使孩子有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孩子天天快乐?

答:情商包括①认识自己的情绪

②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

③自我激励

④认知他人的情绪

⑤人际关系的管理五方面的内容。高情商的人有以下特点:社交能力强,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惧或伤感;对事业较投入;为人正直,富于同情心;情感生活较丰富但不逾矩,无论是独处还是与许多人在一起时都能怡然自得;与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关系密切。父母要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孩子天天快乐,

一要树立快乐的榜样,用乐观向上的情绪感染孩子,让孩子模仿父母的愉快心情。

二要营造和谐、有默契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三

要用行动告诉孩子,父母非常爱他们,让孩子从细微处感觉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四要对孩子宽严并行有度,表扬要实事求是,积极中肯;批评要明确、友好、恰当。

五要培养婴幼儿的自信,从赏识做起,从鼓励做起。

六要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控能力。给孩子一些恰到好处的挫折教育,学会约束自己。父母从婴幼儿开始就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健康、留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社交能力等,使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懂感恩的、人格健全的人。


3、论述琳达·戈特弗雷德森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

答:琳达·戈特弗雷德森提出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认为自我概念在职业抱负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包括性别类型、社会声望和职业兴趣三个方面。

①每个人对职业都有一种概括的“职业映像”,这些职业映像都是沿着职业的性别类型和职业的社会声望两个维度对职业进行划分的。人们把它们与自己自我概念的两个方面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自己将来要选择什么职业。

②在众多可供选择的职业中并不是只有一种职业与自己的自我概念完全相符合,而是在一定范围内的职业都可以与自我概念的核心要素不相冲突且被自己认为是可以接受的。这就是“社会空间”。每个人的社会空间大小不一,但在社会声望维度上都有一个底线,即“可容忍水平边界”,同时都有一个上限,即“提供努力可以达到的边界”。在这个空间内的职业就构成职业选择的可接受区域。

③自我概念的发展受到个人所在的社会阶层、兴趣及性别类型的影响。而职业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限定选择范围的过程,即“设限”。设限是个体拒绝那些认为不能接受的选择,而妥协是个体放弃那些最喜欢的选择。妥协有预期性妥协和经验性妥协两种。妥协会遵循一定的次序进行,首先是兴趣,其次是声望水平,再次是性别类型的界限。

④职业抱负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大小和力量取向阶段、性别角色取向阶段、社会评价取向阶段、内在独特自我取向阶段。前三个阶段都是拒绝不能接受的选择,第四阶段是找出可以接受的选择。总之,职业选择首要与社会认同一致,其次是个人认同。职业抱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缩小选择范围的过程,建立一个自己认为可以接受的社会空间。人们在面对内在或外在障碍时,还会放弃那些他们最喜欢的选择。


4、案例一

某男,16岁,独子,初三学生,因学习困难,初二留级复读一年;因临近中考,学习焦虑感上升,注意力不集中,解题速度慢,学习成绩差,一学期五门功课不及格;在门诊做智力测验(WISC)智商为86,体格检查和神经、精神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系早产儿,父母均为工人,长期练习气功,曾让儿子练习气功未被接受;为了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迎接中考,父母携子四处求医,但疗效均不明显。症状发现:某男自觉有“精神障碍”,不能继续学习,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心理门诊求治。请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并提出治疗方案。

答:分析:①智商、体格、神经、精神检查正常,排除“精神障碍”和学习不好的身体器质性因素。

②处于青春期,性认知方面可能存在某种问题

③没有练气功,排除走火入魔的可能

④学习成绩差,非一日之寒,家庭互动模式一定不良

⑤已四处求医无效,可否尝试家庭治疗。

方案:1.对家庭问题的评估。家庭治疗的第一步是要对家庭进行诊断评估,了解患者家庭的交互作用模式、家庭诸因素与患儿学习困难的联系、患者的求治动机,以明确治疗的目标。通过治疗过程中的对话,了解到:父母之间、父母亲子之间感情互动不良。父母不懂教育又意见不一,互相责难;母亲做主而苛刻,父亲懦弱而护子;孩子无所适从,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机。质疑:孩子为什么说自己“精神障碍”。

2.扰动家庭中的问题系统。扰动是指通过提问、解释等技术手段干扰、搅动患者家庭中的原有规则,激发家人思考,形成家庭的新观念、新目标和新行为。在第二次治疗中,知道孩子已有8年的手淫史,对手淫认知错误;父母过高的期望与孩子实际情况矛盾悬殊,对自己的学习没有任何自主权,以厌学、精神障碍来对抗和回避。

3.家人之间的对话和对未来的讨论。让父母明白为孩子制定的目标要和孩子一起讨论,切合孩子的实际;让孩子明白,对抗、回避不是办法,还伤害了家庭成员之间的良好感情互动。只要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制定共同的家庭愿景,孩子的问题一定能得到良好的解决。


5、案例二

某男,21岁,独子,中专文化,银行职员。主因“持续情绪低落,烦闷,多次离家出走伴自杀行为2年”来诊。患者自幼胆小,10岁前与父母一起生活,父母疼爱孩子但关系不好,吵架时孩子吓得躲起来、哭泣或大叫。10岁时父母离婚,随母,对父冷淡。19岁开始,在家自闭,晚上睡眠不好。对母双重人格,孝顺,发脾气,又后悔。离家出走五、六次,刷卡透支又不承认,自杀又故意让人发现。以抗抑郁剂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单位工作好,话不多,无知心朋友。请用所学知识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

答:分析:①工作好,说明社会功能好

②自杀又故意让人发现,包括离家出走、刷卡透支等等,都是为了引起关注。

③联系幼儿时期经历,一定与家庭互动关系不良有关。

方案:1.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发现,对父母离婚耿耿于怀,父母对他既关心又小心,他对父母非常敏感。与病友相处不错。考虑到患者“持续情绪低落”,恶劣心境,自杀自残,情绪不稳定,用左洛复抗抑郁,用丙戊酸钠稳定情绪,用药见好就收,因为精神药物对肝、肾、脑等有毒副作用;帮助患者家庭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2.谈话治疗。考虑到患者10岁前的原生家庭系统父母都爱孩子,也强化每个家庭成员自我分化的能力,让父母各自坐在两边,患者坐在中间的位置,通过充分交流,适当共情、引导,使患者父母不再纠缠过去的恩怨,使患者真实体验到父母的真爱。

3.治疗方向。就患者而言,21岁了,还纠缠幼年的事不放,不利于今后发展,要强调“面向未来”原则;把自己不好归因于父母不好,从不反思自己不好,不利于完善人格的培养;出走和自杀,都是对现实的否定;要肯定母亲的作用,更多发挥父亲的作用,即使离婚了,但对孩子的爱不能削弱,以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要从长远考虑,促进患者的独立成长。


6、案例三

某女,7岁半,小学二年级学生。父亲报告病史:该女孩5岁前在祖母身边。上学时接来父母处居住。上学后一切情况良好。父母经常吵架,患者每每表现紧张。一次父母吵架,母亲用茶杯打破父亲的额部。她见到父亲满头是血,当即昏厥,醒后呈精神紧张、退缩状态。事后,每遇紧张情景(如考试),便出现手指抽搐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提出治疗方案。

答:分析:①5岁前隔代教养,可能会比较娇气、胆小,与父母不是太亲

②父母吵架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满头是血的恐怖场面

③一遇紧张情景就手指抽搐,属反应性行为障碍。

治疗方案:1.患者太小,不服用任何镇静剂,以免损伤大脑。

2.父母要营造安全、平静、和谐、快乐的家庭环境,多陪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与老师联系,对孩子温和,以赏识、鼓励为主,不要突然提问、训斥。

4.4—7岁的儿童,已有简单的道德观念,成人对她的评价,可以影响人格的发展,如果孩子好转以后,再次受到类似的伤害,后果可能就非常严重。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题论述题” 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资讯,如家庭教育指导师常见问题、政策公告,考试大纲。 敬请添加下方“家庭教育指导师网-在线招生老师”,领取精选学习资料~

扫一扫,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在线领取精选学习资料


《家庭教育指导师网》免责声明:


1、因考试政策、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本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相关阅读:


便捷服务

招生老师 微信交流群

扫一扫,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在线领取精选学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