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考试复习大纲(二)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考试复习大纲(二)
1.“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为了解决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而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儿童的发展总进程中,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是一对不断移动的水平线。对于不同的个体,这一对水平线的实际情况也是不同的。维果斯基明确指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就是维果斯基的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主要观点。
2.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19-36个月:语言发展关键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到了说话敏感期,其中2岁是宝宝语言的爆发期,所以2岁左右的宝宝你会很容易发现,他常常会有自言自语以及胡言乱语的时候;到了3岁就是儿歌敏感期,这个时候的宝宝很喜欢睡前或者是任何时候喜欢让爸爸妈妈讲故事等等.到了3岁宝宝也要开始学习语言了,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但幼儿能容易的学会母语,正因为幼儿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3.婴儿的依恋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婴儿的依恋分为哪几种类型?
(一)有研究者认为婴儿与主要抚养者建立依恋关系要经历以下四个连续的阶段:
1)无社会性阶段(0~6周)。这时候的婴儿处于无社会性阶段,很多社会性或非社会性信息都可能会引发婴儿的偏好反应,婴儿很少表现出抗拒行为;
2)未分化的依恋阶段(6周~6、7个月)。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人类更为偏好,但是还未能进一步分化;
3)分化的依恋阶段(大约7~9个月)。在7~9个月间,婴儿在与某个特定个体(一般是母亲)分离时开始表现出抗拒行为。这是婴儿首次建立起了真正的依恋;
4)多重依恋阶段。婴儿和其他人如父亲、兄弟姊妹,祖父母甚至某个固定的看护人也建立起了依恋关系。
(二)研究者将婴儿大依恋划分为四种类型:1
)安全性依恋。这类婴儿将母亲视为安全基地,有母亲在身边时,这类婴儿会独自探索,母亲的离开会引起不安。当母亲返回时,他们有温暖的回应,积极寻求与母亲的接触。有母亲在场时,这类婴儿对陌生人很随和大方。这类婴儿约占65%;
2)抗拒型依恋。这类婴儿紧紧地靠在妈妈身边,很少有探索行为。当母亲离开时,他们回相当压抑,但当母亲返回时,他们的表现很矛盾。他们会接近母亲,但他们对母亲的离去友表现出还在生气,他们甚至推开母亲,抗拒母亲主动的身体接触。抗拒型婴儿对陌生人相当戒备,即使母亲在场地也是如此。这类婴儿约占10%;
3)回避型依赖。这类婴儿和母亲在一起时,似乎没有对母亲做出什么反应,当母亲离开时,一般没有苦恼的表现。当母亲重新回来时,他们也回避母亲或很久才跟母亲打招呼。当母亲抱起他时,他也表现得很冷漠。回避型婴儿对陌生人表现得很友善,但有时会像忽视母亲一样回避和忽视陌生人;
4)混乱型依恋。这种类型的儿童可能是最不安全的。这类婴儿在陌生情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他们混合了抗拒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对于接近还是回避母亲犹豫不决。当母亲回来时,他们看起来不知所措,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近而突然跑掉。他们也有可能在不同的重聚场景中同时表现出这两种模式。这类婴儿约占5%。
4.幼儿的思维方式有何特点?
幼儿的思维是以一种直观的形式进行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自我中心,如三山实验;
2)非守恒性,如数字守恒;
3)不可逆性,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推理。
5.幼儿自我评价发展包含哪些方面?
A. 独立性的发展
B. 深刻性的发展
C. 客观性的发展
D. 精确性的发展
6.小学儿童的思维主要有什么特点?
1)小学时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两种思维形式交错发展的时期,主要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2)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以抽象逻辑为主要的过渡,是思维发展中的“飞跃”或“质变”,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约10——11岁);
3)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小学生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整体结构。同时,这个思维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7.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有什么特点?
1)内隐性与外显性并存;
2)情绪稳定性增强,出现心境趋势;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占主导地位;
4)情绪、情感表现两极性。
8.家庭的变化表现在哪八个方面?
a.家庭经济状况普遍得到改善,逐步由清贫到富足,给家庭教育提供了越来越优越的物质基础。
b.联合家庭越来越少,核心家庭越来越普遍。家庭结构由复杂到简单,家庭规模相应地缩小,家庭的内聚力(凝聚力)增强。
c.家庭模式由单一到多样化。如完全家庭、单亲家庭、再建家庭、留守家庭、空巢家庭、跨国家庭、丁克家庭、单身家庭等,使家庭教育变得个性化、多样化、复杂化。
d.家庭本质关系重新组合,由“父子核心”到“夫妻核心”,夫妻关系家成为庭稳定程度的决定性因素。
e.家庭成员之间关系逐步由尊卑贵贱趋于平等平权,由专制走向民主,子女不再是家长的附属品,享有合法权益。
f.婚姻关系越来越脆弱,经不起风吹草动,离婚率居高不下,家庭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孩子的家庭生存环境趋于恶化。
g.家庭的功能发生变化,有的弱化(如生产、生育功能),有的强化(如教育、亲情功能),有的从家庭转移到社会(如保护、娱乐功能)。
h.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密切,家庭的封闭状态逐步被打破。
9.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持续不断的、自觉或非自觉的教育影响.狭义是指父母等成年人对子女,尤其是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广义是指对包括父母在内的所有成员的教育。
以上就是关于《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考试复习大纲(二)》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家庭教育指导师的相关资讯,如家庭教育指导师常见问题、考试动态,报考指南等信息。请持续关注《家庭教育指导师网》!
本系统由《广州市丽惟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助学服务
本文标签:家庭教育指导师 考试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师高级考试复习大纲(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jyzds.cn)